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如何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素養和操作技能,規范其安全行為,實現安全標準化作業,使建筑工人成為建筑產業工人,是整個建筑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建筑產業工人是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業發展的基礎,為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建筑產業工人隊伍仍存在無序流動性大、老齡化現象突出、技能素質低、權益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制約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建筑產業工人的培訓,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工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設培訓基地 構筑產業工人實操平臺
當前,建筑行業存在高素質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產業工人隊伍缺乏和企業對工人培訓缺少動力等問題。2020年6月,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以下簡稱“工務署”)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一所立足深圳、覆蓋灣區、示范全國的建設管理培訓與職業訓練學院,并對655名工地一線管理人員進行涵蓋建筑施工領域相關國家行業標準、工務署政府工程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內容的集中培訓。
在此基礎上,工務署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區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策劃打造建設管理培訓與職業訓練學院實訓基地,該實訓基地覆蓋15個工種、112個培訓工位,打造了“軟硬”兼備三大特色功能區——工人實訓區、安全體驗區、建筑安全實景教學區,用“理論+實操+體驗”的產教融合模式,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由思想到行為的培訓教程體系。
建設工務學習APP 構筑產業工人在線培訓平臺
建設管理培訓與職業訓練學院實訓基地的培訓均為現場教學,該培訓方式的一個弊端是許多工地現場的建筑工人由于施工任務繁重而無法到現場培訓。為解決這一問題,適應工務需求,工務署聯合深圳市深投教育有限公司開發了工務學習APP,共同設計開發線上培訓課程和可視化教學課件,深圳市特區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培訓師資團隊,開發教學課件,為實訓提供軟硬件支持。
工務學習APP是一款集實名注冊管理、定制課件內容、積分學習教育為一體的全流程新型學習平臺,包含五大功能版塊:首頁版塊幫助學員更好地閱覽所需信息;消息版塊推送最新的資訊、課件及政府動態;學習版塊需人臉識別登錄,確認本人后才可進行課程學習;圈子版塊可以增強用戶活躍度及互動性;個人版塊包含積分商城等特色功能,使用激勵手段不斷強化各方人員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APP的應用將不斷強化各方人員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促進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
創新培訓思路 完善培訓機制和培訓方式
培訓必須具備專業性、系統性、針對性,要求我們轉變思維方式來適應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首先,要創新課程設置,立足工人的特點,結合理論與實踐,針對工作需要設置培訓課程,解決只講理論、不講實踐、學用脫節的問題。其次,要創新培訓方式方法,通過實景式培訓、互動式教學和信息化手段,改變說教式教學方式,讓工人感興趣、聽得到、聽得進、聽得懂。建立安全和質量培訓實景教學場地,不僅培訓知識,還訓練技能;通過崗位分析方法,查找問題、風險、隱患,分析、判斷問題,有效組織、共同實施、解決問題,還訓練工作方法;圍繞作業指導書,制作一批可視化、清單化、流程化的“BIM+動漫視頻”,不僅在課堂上提供教育,還可以通過網絡傳播擴大培訓覆蓋面。最后,創新培訓的考核評價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課程學習進行全面評價和積分,考核評價方式變培訓發證為培訓積分,避免發生為發證而進行應試培訓、為取證而造假的現象,全面引導和激勵各單位、員工學習的積極性。
建立培訓經費長效供給機制 解決培訓“后顧之憂”
經費的長效供給是保證培訓能長期開展的重要保障。結合工務署實際情況,擬探索從工程造價中提取經費,按合同額的百分比取費。該筆費用單列,作為不可競爭費用,經費提取比率、使用相關條款寫入施工合同,由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開工前繳納,根據完工后培訓的工人總數,多退少補。
工務署將繼續從機制建設入手,通過合同約束要求參建單位落實全員質量安全培訓工作,努力解決企業的建筑產業工人不培訓、培訓不到位不專業等問題。同時,形成“施工企業負責、社會化培訓服務、建設單位監督引導、行業主管部門提供政策支撐”的質量安全工作社會化培訓新格局。